(四)苓桂術(shù)甘湯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加減治療反復(fù)咳嗽案

        發(fā)布人: 更新時間:2024-04-18

        患者陳某,女,57歲,已婚已育。

        2022年8月24初診:

        主訴:反復(fù)咳嗽8月余。

        現(xiàn)病史:8月前患者無明顯原因出現(xiàn)反復(fù)咳嗽,灰色痰,伴頭暈明顯。大便時硬時稀。無怕冷。在當?shù)蒯t(yī)院長期霧化布地奈德。

        舌脈:舌淡水滑潤苔白,脈沉滑弱。

        既往史:過敏性鼻炎。

        西醫(yī)診斷:支氣管炎;慢性咳嗽

        中醫(yī)診斷:咳嗽?頭暈 證型:水飲上犯

        治法:補益肺脾,溫陽化飲

        方藥:苓桂術(shù)甘湯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加減

        法半夏??10 ????生姜?? ? 10????茯苓??30???桂枝??20

        白術(shù) ? ?20????炙甘草?? ?10????澤瀉??15???干姜??5

        細辛 ???5????燀苦杏仁? ?10????桔梗??10???射干??15

        桑白皮??10

        上方加水800ml,煎至400ml,溫服,每天2次,共7劑

        ?

        2022年8月31日二診靜息狀態(tài)下無咳嗽吃冰冷之品后咳嗽偶作,較前減少?;顒印⑵脚P起床改變體位時頭暈明顯。納差,大便正常。無口干口渴,飲水少。舌淡紅稍胖大潤,苔薄白,脈沉弱。

        方去射干、桑白皮,加用制附子、白芍,取真武湯溫陽利水之功;加五味子收斂肺氣。

        ?

        20229月7日三診:晨起輕微咳嗽,其他時間咳嗽痰減少。頭暈明顯減輕。納可,大便正常。霧化布地奈德次數(shù)減少(2-3天霧化)。舌淡紅稍胖大潤苔薄白,脈沉弱右稍滑。

        上方加大干姜及制附子用量以加強溫補脾腎陽之力。

        ?

        臨證體會:

        張仲景在《金匱要略·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》首次提出:“病痰飲者, 當以溫藥和之”的治療原則,對后世臨床上痰飲病的治療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指導(dǎo)意義?!督饏T要略》中根據(jù)水飲停留的部位及臨床癥狀的不同將痰飲病概括為“四飲”,即痰飲、懸飲、支飲、溢飲,四飲合為廣義痰飲,而狹義痰飲即指四飲中的痰飲。需要明確的是,《金匱要略》中論及的“痰飲”,無論是廣義痰飲還是狹義痰飲,均指的是水飲為患的病證,與后世發(fā)展的“水濕痰飲”含義不同。飲為陰邪,非溫藥不化,得溫始開,得陽始運,正所謂“寒者熱之”,運用溫熱藥物治療正符合“治病求本”的原則。沈明宗《金匱要略編注》云:“此言痰飲屬陰,當用溫藥也。脾失健運,水濕釀成痰飲,其性屬濕,而為陰邪,故當溫藥和之。即助陽而勝脾濕,脾陽運化,濕自除矣”。

        此案患者反復(fù)咳嗽8月,長期霧化布地奈德,病情反復(fù)發(fā)作,求助于中醫(yī)。刻下問診,患者咳嗽,飲冷后咳嗽加重,咯灰色痰,頭暈,大便時硬時稀,舌淡水滑潤苔白,脈沉滑弱??紤]患者脾陽不足,脾失健運,水飲內(nèi)停,聚而為痰,上射于肺,“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”,故發(fā)為咳嗽;清陽之氣為水飲阻滯,失于上達,故頭暈;脾陽虛衰,運化失權(quán),則見大便時硬時??;舌淡水滑潤苔白,脈沉滑弱,亦為脾陽虛衰,陰寒內(nèi)生,水濕內(nèi)停之象。

        首診時擬方苓桂術(shù)甘湯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加減。苓桂術(shù)甘湯首見于《傷寒論》第67條:“傷寒,若吐,若下后,心下逆滿,氣上沖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,發(fā)汗則動經(jīng)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術(shù)甘草湯主之?!薄督饏T要略·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》亦載此方,其中第16條:“心下有痰飲,胸脅支滿,目眩,苓桂術(shù)甘湯主之?!?第17條:“夫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術(shù)甘湯主之。”方中茯苓健脾利水,滲濕化飲,不但能消已聚之痰飲,且可治生痰之源。白術(shù)與之相協(xié),健脾祛濕之功更佳,使水氣調(diào)順。桂枝引上逆之氣下行,并可溫化痰飲。甘草甘溫和中,使得崇土制水之力倍增,同時甘草引起的中滿腹脹的不良反應(yīng),正如汪昂所云:“甘草得茯苓,則不資滿反能泄?jié)M”。然患者咳嗽日久,脾陽虛兼有肺失通調(diào), 寒飲停肺,故合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,在苓桂術(shù)甘湯的基礎(chǔ)上加半夏、生姜以散寒化飲,調(diào)和脾胃,干姜、細辛散寒泄?jié)M,化飲止咳,澤瀉加強白術(shù)的利水滲濕之功,杏仁宣肺利水止咳,桔梗開宣肺氣兼祛痰,射干、桑白皮與細辛、生姜、半夏配伍,增加降逆祛痰之效。

        二診咳嗽減輕,動則咳嗽,吃冰冷后咳嗽加重,起則頭眩,仍有納差,飲水少,大便轉(zhuǎn)為正常,考慮患者在脾陽虛的同時兼有腎陽虛,脾陽虛則水濕難運,腎陽虛則氣化不行,脾腎陽虛則水濕泛濫,陽虛不能制水而水飲上犯肺胃,出現(xiàn)咳嗽、納差,故延續(xù)前方思路,去射干、桑白皮,加用制附子、白芍,意為與真武湯相合,溫腎助陽,化氣行水;加五味子收斂肺氣。三診時患者咳嗽較前明顯減少,胃納好轉(zhuǎn),此為痰飲得消的緣故。輕微頭暈為主要癥狀,考慮脾腎陽虛,水無所主,水氣上沖,故守前方微調(diào)整。電話隨訪,病人情況已經(jīng)明顯好轉(zhuǎn)。平時已經(jīng)戒生冷。

        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,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,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,最新2021久久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