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林某某,男,24歲。
2022年4月12日初診:
主訴:容易腹瀉多年。
現(xiàn)病史:食辛辣油膩食物后容易腹瀉。伴有腸鳴,胃脘不適,無反酸,反胃。近期熬夜多。
舌脈:舌尖紅,苔白膩厚,脈沉弱細。
西醫(yī)診斷:功能性腹瀉
中醫(yī)診斷:腹瀉?證型:寒熱錯雜
治法:辛開苦降,寒溫并用
方藥:半夏瀉心湯加減如下:
法半夏? ? 10克 ???黃芩片? ? 5克 ???黃連? ? ?5克 ???干姜 ???10克
炙甘草? ? 10克 ???黨參? ? ?10克? ? 黑棗 ???15克 ???甘草片? ?10克
上方加水800ml,煎至400ml,溫服,每天2次,共3劑。
?
2022年4月19日二診:患者訴癥狀均減輕,大便后稍有熱感。舌脈:舌尖紅,苔白膩厚,脈沉數(shù)有力。
方藥:
清半夏??10克 ??黃芩片 ?10克 ????廣藿香 ??20克 ????佩蘭 ??20克
北柴胡??10克 ??茯苓? ?15克 ????燀苦杏仁? 10克 ????桑白皮? 10克
上方加水800ml,煎至400ml,溫服,每天2次,共5劑。
?
臨證體會:
半夏瀉心湯出自于《傷寒雜病論》,“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(fā)熱者,柴胡湯證具,而以他藥下之,……但滿而不痛者,此為痞,柴胡不中與之,宜半夏瀉心湯”。方由“半夏半升,黃芩、于姜、人參、甘草各三兩,黃連一兩,大棗十二枚”共7味藥組成。半夏苦辛溫燥,散結(jié)消痞,和胃降逆;干姜辛熱,溫中散寒,二者相合辛開而溫,以散脾家之寒。黃芩、黃連苦寒而降,以降胃家之熱。參、棗、草甘溫培元,補脾胃、生津液,既防芩、連之苦寒傷陽,又防夏、姜之辛熱傷陰,諸藥相合,寒熱得除,氣機得暢,升降復(fù)常,痞、嘔、利諸癥自愈。全方具有辛開苦降、清熱溫寒,補虛瀉實,調(diào)暢氣機,調(diào)和陰陽之功效,是治療寒熱互結(jié)、虛實夾雜痞證的代表方劑,是臨床治療各種胃炎、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常用而有效的方劑,劉渡舟教授稱“瀉心湯”實際是為內(nèi)科治療胃病開辟了法門。
痞,《增韻》里面指“氣隔不通”,可指病機,即氣分郁阻;也表示癥狀,與滿、硬并列?!靶南缕Α笔且曰颊咦杂X胃脘部堵塞、脹悶不舒,按之柔軟不痛為特征,在《傷寒論》中雖然是誤下之證,實際上可出現(xiàn)在多種外感及內(nèi)傷疾病中。中虛痞塞、斡旋失司,氣機升降失常,寒熱互結(jié),虛實相雜,出現(xiàn)心下痞滿之癥,是痞證的基本病機。半夏瀉心湯是《傷寒論》治療痞證的代表方。除半夏瀉心湯之外,還有甘草瀉心湯及生姜瀉心湯,發(fā)病機制是相同的,三方各有側(cè)重?!秱摗返?57條:“傷寒汗出解之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干噫食臭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下利者,生姜瀉心湯主之”,與半夏瀉心湯相比,生姜瀉心湯加生姜四兩,減干姜至一兩,余則不變。主治水氣互結(jié)的心下痞硬,水氣停留于脅腸間見脅下脹痛、腸鳴下利之癥,以達和胃降逆、散水消痞之效。
傷寒論第158條:“傷寒中風(fēng),醫(yī)反下之,其人下利,日數(shù)十行,谷不化,腹中雷鳴,心下痞硬而滿,干嘔心煩不得安。醫(yī)見心下痞,謂病不盡,復(fù)下之,其痞益甚。此非結(jié)熱,但以胃中虛,客氣上逆,故使硬也,甘草瀉心湯主之。”與半夏瀉心湯相比,甘草瀉心湯加炙甘草至四兩?!秱摗返?5方中無人參,林億等據(jù)《千金》、《外臺秘要》注解為脫簡,原方應(yīng)有人參一味。本方用以治療誤下后脾胃更虛,痞利俱甚,干嘔心煩,寒熱錯雜的重證。
《傷寒論》首創(chuàng)辛開苦降之法,創(chuàng)立治療脾胃病的治療大法,為后世治療脾胃病提供思路。李東垣的《脾胃論》也是受到“辛開苦降”治療思想的啟發(fā),重視脾胃氣機之升降,提出“臟腑的升降浮沉,以脾胃為樞紐”之論點。補中益氣湯、升陽散火湯等名方都是升補陽氣之劑,以升發(fā)為主,但也有苦降之品,升中陽與降陰火相輔相成,體現(xiàn)了升降并存的治療思想。
本例患者主訴是食辛辣油膩食物后容易腹瀉,詳細詢問病情,患者有胃脘不適的痞證,舌尖紅,苔白膩厚為上熱表現(xiàn);腸鳴、腹瀉則為下寒癥狀。脈沉弱細為久病脾腎虧虛之征。此案病證相對來說比較典型,具有“痞、滿、利”的典型表現(xiàn),雖病久,但藥后患者諸癥霍然。抓主癥,是治療有效的關(guān)鍵。
亚洲成本人片无码免费,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,99视频精品热播免费观看,最新2021久久精品